香 港教育局近日就向立法會遞交文件,明晰非本地生與本地生學額分配的政策。以往香港八大院??勺疃噤浫?0%的非本地生,當中包括4%為資助學額,16%為 額外學額。新政策將會把20%的非本地生學額一律劃為核準收生指標1.5萬個以外的額外學額,變相讓供港生升大的學額由96%增加至100%。
也就是說,由2016至2017學年開始,每年15000個教資會資助學額,全部用于香港本地學士學位學生,而原來的4%非本地生的資助學額將會取消。 即屆時香港八大院校,每年共會增加取錄600名香港本地生。
香港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新機制下,不受資助的非本地生學額會相應調(diào)高,令他們?nèi)藬?shù)維持在相當于資助學額的兩成。當局又說,現(xiàn)在即使非本地生以資助 學額錄取,仍需繳交較高的成本價格學費,因此措施調(diào)整后,對學校錄取非本地生的影響甚微。因 為目前所有非本地生已須繳交較高的學費,而將來非本地生依然只需繳交數(shù)額最少足以收回一切額外直接成本而非全部成本的學費。其中??萍捌湟陨险n程學生的資 助計劃中,最高助學金額內(nèi)容包括:本地院校學費、有關(guān)課程的學習支出、必須繳納的學生會會費。最高貸款額為42520美元(2014/15學年)。
香 港政府一直積極吸納世界各地人才來港升學,故允許資助院校錄取相當于核準資助學額20%的非本地生,包括4%的資助學額及16%的超額錄取學額。換言之, 在1.5萬個資助一年級學士學額中,以往有4%、共600個可用作錄取非本地生,本地生的學額則為1.44萬個。在新政策下,自2016/17學年起,由 于20%非本地生學額一律劃為額外學額,故本地生可獨占1.5萬個資助一年級學士學額,保障了本地生的升學機會,亦同時不影響非本地生。
近 年社會上愈來愈多聲音關(guān)注非本地生接受資助學額,會影響本地生的入學機會。行政會議將取錄非本地生的政策改為全部非資助學額,在維持每年資助15000個 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不變的情況下,變相增加香港本地學生學額。教資會將就建議咨詢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并會就新政策的推行細節(jié)咨詢八大院校。
另 外,在2015學年起,和緊接的3年期內(nèi),教資會將逐步增加資助高年級學士學位課程收生學額,共1000個,一五學年首年增加265個收生學額。根據(jù)香港 教育局遞交的文件,在2013/14學年的1.5萬個資助一年級學士學額中,院校就錄取了相當于97.6%、共1.46萬名本地生,以及相當于 16.3%、共2,446名非本地生。
香 港教育局預計,未來十年升讀專上課程的適齡學生人數(shù)會持續(xù)減少,本地中學畢業(yè)生人數(shù)會由去年約62000人,大幅減至2022年的42700人,假設(shè)中學 畢業(yè)生的成績保持在相若的水準,預計到2016學年,所有符合入讀大學基本條件的學生均可獲得公帑資助或自資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
香 港各大學本科學費(每年)差別不大,2014年香港大學本科學費135000港元(約合10萬多人民幣) ,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學費都是120000港元(約合9.5萬多人民幣),香港嶺南大學本科學費稍 低,為110000港元(約合8.8萬人民幣)。
香 港《蘋果日報》曾在2013年報道,查閱香港教育局數(shù)字,赴港修讀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內(nèi)地學生每年都有增無減,2012/13年度已有6,315 人,每年急增38%。有立法會議員擔心會有更多內(nèi)地人赴港讀大學。香港教育局資料顯示,2012/13年度本港八大院校由教資會資助的課程,包括學士學 位、研究院研究課程、研究院修課課程,共有10,963名內(nèi)地學生,當中以攻讀學士學位占最多,達6,315人。八大院校中,以香港大學錄取最多內(nèi)地學 生,達2,781人,其次則為香港中文大學。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認為香港政府有必要介入事件,避免將本港各大院校成為內(nèi)地化,他也會在立會跟進事件。
>>我感興趣,馬上在線咨詢